“风旋沙碛动,天接海云浮”,清朝边关守将岳钟琪的诗句,生动展现了甘肃河西走廊大漠戈壁天高云淡的壮阔景象。
因时代变迁而沉寂,也因时代需要而孕育希望。
这里是个传奇的地方。
曾经是战略重地和文化交汇之地,也是商贸繁华之地。张骞的凿空之旅,让这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黄金地带”,让无数的边关将领、才子佳人流连至此,他们目睹恢弘壮阔,或感慨,或惊叹,或咏赞,并留下千古传诵的诗句。
如今,河西走廊续写新传奇。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线拓展,河西走廊作为向西开放的前沿,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呈现出光明而美好的发展前景。
近日,记者走访河西走廊的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深深感受到河西走廊正在经历的破茧蝶变。
“黄金地带”焕发新生机
在写下《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的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眼里,“一带一路”是将各个大洲相连的“血管”和“动脉”。“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
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河西走廊作为西域门户的重要战略地位早在2000多年前便已确立。西接天山南北、直达中亚西亚,南与青藏高原毗邻,北与蒙古高原接壤,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交流融合之枢纽,同时也是中国与欧亚各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交通运输的必由之路。
然而,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和丝绸古道的衰落,河西走廊的战略地位优势下降。
一度,人们以为这里已经成为不毛之地。
一度,人们将这里视为沉寂、落寞的代名词。
这里的发展将走向何方?21世纪的今天,河西走廊上的人们在听,在看,也在惊叹!
河西走廊作为丝路明珠,是甘肃资源禀赋的一个缩影。甘肃与中亚、西亚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丰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五。全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富集。
开天辟地谱新篇。正基于此,自“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国家便赋予甘肃“联结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以及“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定位。
撸起袖子加油干。“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平台’、 “建设面向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为重点的经贸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窗口,实施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等‘六大工程’”、“强化酒嘉城市圈等‘八大节点’”……按照这一新的战略定位,甘肃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强化顶层设计,及时制定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而狭长的河西走廊,因地处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地带,也翻开了新篇章。
“一带一路”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先行。
兰州、嘉峪关、敦煌,三大空港建设提速,先后开通国际航线,以提升空中丝绸之路的保障能力。
公路建设四通八达,成为畅通物流的根本保障。
这是一个缩影。兰州市作为河西走廊的龙头,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扩大向西开放平台。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新区——兰州新区,“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行,河西走廊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物流的大枢纽。
作为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的嘉峪关,三年来相继开通至北京、上海等14个城市的16条航线;高铁南站建成通车,环城铁路和支线铁路布局更加完善。该市还提出,力争到2020年,形成公铁联运、路航对接、高速公路与省道、地方公路有效衔接的立体交通综合体系,打造连接甘新青蒙“大十字”交汇的铁路枢纽和甘肃重要的国际空港。
沉寂的驼铃古道,曾是一条经贸繁荣之路。如今,这条路上,经贸、人文、能源等经贸活动活力再现,并将交流得更加频繁。
产业转型提速迎来新机遇
张骞凿通西域后,河西走廊成为西域各国与中原进行商贸活动的重要中转站,中西商队的驼铃声从此响彻漫长孤独的河西走廊。
产业,民生的保障。“因矿兴企,因企设市”,是河西走廊沿线城市的普遍特点。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金昌的镍矿、酒泉的铁、玉门的石油等相继发现,资源富集让河西走廊沿线兴起一批城市,但也面临矿竭而衰的危机。产业单一,生产链短,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原材料价格波动,发展极其被动,这一阴影也让河西走廊的决策者彻夜难眠。
金昌享有“镍都”之称,地处河西走廊东段,是典型的内陆荒漠干旱区。近年来,工业经济不景气,镍价下跌,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转型成为金昌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然而,目前,金昌人均占有公园绿地约20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7%,已是一座盛开在戈壁滩上的“紫金花城”。
“无中生有,有中生辉”,没有环境就要自己创造环境。金昌一方面立足本身的优势工业产业,进行科技创新,推动工业再进步;另一方面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培养出适宜生长和观赏的金色和紫色的薰衣草,发展花卉第三产业,尝试用花卉种出新的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