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的资源优势正在变成‘资源诅咒’,一方面,六朵金花正在向‘世界名优白酒’迈进,另一方面,四川正在成为中国优质白酒代工基地。”近期,一名网友人民网留言,忧心四川白酒产业发展,“川酒的平均价格高于全国28%,川酒的平均利润低于全国18%。租赁四川酒厂的生产要素,按代工生产费用3000元/吨左右的价格付给酒厂。利润、税收等大量外流。占用四川大量优质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宝贵的人力资源,但没有给四川带来明显效益。酒业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也算退。”
对此形势网友提出四点建议:一、加大川酒重视程度,定期研究川酒发展,为川酒助力;二、组织人事部门加大川酒人才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党政机关、高校和科研机构、酒类协会中懂生产、会经营、能管理的人才向酒企转移;三、成立酒文化发展基金;四、充分发挥社会团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川酒发展过程中决策咨询作用,整合全省力量,建设川酒智库。
“白酒产业是宜宾经济发展的一号产业。”收到网友建议,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研究后作出回应,“近年来,为全年推动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充分发挥宜宾作为优质白酒产区的独特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战略。”
据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明确提出的关于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川南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等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发挥“五粮液”的龙头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宜宾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推动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构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目前,宜宾市已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发展。2017年,宜宾全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6.36亿元,润总额160.00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40.00%、62.20%,占全省同行业的45.91%、60.72%,占全国同行业的18.33%、15.56%。
宜宾市表示,还将在人才培养、文化挖掘方面加强工作,打造中国白酒人才高地、推广产区品牌、提升宜宾白酒知名度、美誉度。
“按照市场化原则,组建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亿元的宜宾酒业投资集团,通过开展白酒生产经营、股权投资和融资担保业务等对宜宾中小白酒生产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切实解决宜宾酒类企业小而散的问题。”此外,宜宾市还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目前,《多粮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良好行为规范》团体标准正在全市白酒企业中逐步推广,不断巩固和提升宜宾白酒的质量优势。